娱乐放松身心,小劳健体养性

    2025-05-02 10:03:47

又到一年五一节,假期已如约而至,而您,想好去哪里玩了吗?

自1949年12月23日,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二次政务会议通过《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》起,“五一”成为我国法定节假日已有75年。

随着社会的发展,时代的变迁,“五一”的意识形态色彩逐渐淡化,从当初“强调政治纪念劳动”的节日,逐渐演变为“放松身心”的假期。

其实,我们任何时候都应该重视劳动与放松之间的平衡,应学会在劳动中放松身心、健体养性,不必拘泥于“五一”假期。我国古代著名长寿医药学家孙思邈,就曾提出“养性之道,常欲小劳”。所谓“小劳”,也就是适度劳动。

然而,不同年龄阶段的人,生理心理特点各异,社会角色定位不同,从事的劳动内容自然也有差别。但您知道吗?日常生活中,每个年龄段都有专属的健康劳动密码。

儿童:在劳动中养护阳气

阳气为“生命之本”,且小儿“体禀少阳”,阳气稚嫩,本不成熟。在现今的家庭教育中,许多家长又过分注重知识学习、轻视体力劳动,还经常给孩子喝牛奶、冷饮等寒凉之物,生冷水果的摄入更是毫无节制。这些行为,都在不知不觉中损耗着孩子的阳气。而“动则生阳”,故儿童可通过适度劳动、接触自然来养护阳气。

春满大地时,家长朋友可带孩子外出踏青、采摘野菜,品尝山间“小零食”;农忙时节,可带孩子体验农耕活动,如采茶、插秧、摘水果等;每逢传统佳节,可带孩子感受劳动习俗,如端午制作香囊、中秋摘桂花做糕点,春节除尘等。家长朋友平时做家务劳动,如整理收纳、下厨时,也可让孩子在一旁观摩,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。

青少年:在劳动中健脾疏肝

如今学历贬值,社会内卷加剧。青少年因长期承受高强度学业压力,普遍存在脾胃虚弱、肝郁化火等问题。

而脾胃属土,多接触土地,能够健运脾胃,故青少年在闲暇之余,也可多体验农耕活动。同时,平素可通过种植花草,饲养小动物来陶冶心性。情绪不佳时,还可邀三五好友外出爬山,在自然的大好风光与朋友的欢声笑语中调节身心。

青年:在劳动中调畅气机

当代职场青年常因久坐伏案导致经络壅塞不通,气血运行不畅,使得身体出现胁肋胀满、肩颈酸痛等各种不适。而一结束繁忙的工作,便只想着好好休息,好静恶动,贪逸恶劳。

但与其将劳动视为额外负担,不如在劳动中疏通经络,改善气血运行——如久坐时趁机敲打大腿两侧胆经,以矢气或打嗝为度,打扫卫生时有意识地伸展腰肢等。

中年:在劳动中摆脱焦虑

人至中年,随着身体机能的逐渐降低,不但筋骨常感疲乏,精神也极易陷入内耗。父母的健康、孩子的未来、工作的压力,似乎是压在中年人心上的几座大山,让人快要喘不过气来。然而父母与子女皆自有其福气,我们做好分内之事即可,无需过度忧虑。

建议中年朋友去寻找一种自己喜欢的劳动方式,如园艺种植、木工手作、书法临摹等,在劳动中专注当下、安定心神,找回那个安静平和的自己。

老年:在劳动中延年益寿

忙碌大半生,老年人也该“闲”下来颐养天年了。但这里的“闲”并不是终日静坐,无所事事,而是指张弛有度、劳逸结合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老年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脏腑功能衰退、气血阴阳失衡等问题,而适度的劳动可以活动筋骨,疏通经络,调畅气血,带来身心的愉悦和充实,有延年益寿之功。

老年人应选择一些柔和的劳动方式。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事,如研究厨艺、带孩子等;也可根据自己喜好,进行一些休闲活动,如垂钓、绘画等;还可发挥余热,继续从事退休前的工作,并将自己长年积累的知识、技能和经验传授给下一代。

古人云: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”。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,方能受益一生。愿这篇文章能帮助您发现劳动之趣、享受健康之乐、感悟生活之美!

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基础研究所 尹勇

责编:袁小玉

一审:袁小玉

二审:梁湘茂

三审:田雄狮

我要问